瑞士信贷的危机

avatar
(Edited)

现在看来银行业成了高危行业了,去年国内的银行爆雷的时候,没想到风水这么快就轮流转,如今西方的银行也接二连三的开始爆雷,成了按下葫芦起来飘的样子。美国的硅谷银行的事刚完,欧洲的瑞士信贷,就跟着出了问题。事情起因,其实有点搞笑,瑞信的大股东就是沙特土豪的主权投资基金。结果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记者提到这样一个问题,问沙特是否还会继续向瑞信投资。不知道是中东人本来就实诚,还是怎么回事。如果是我们的官员回答问题,肯定会说些模棱两可,或是冠冕堂皇,实际上信息量为零的场面话。结果沙特的官员直接了当的回了一句,绝对不会了。这等于告诉全世界,沙特认为瑞信银行的财务状况出问题了,他们不准备往里面继续砸钱。再加上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瑞士的表现出的立场,也不像他历史上那么中立了,声称要配合西方制裁查封俄罗斯资产,搞得俄罗斯和其他跟美国不对付国家的富豪们,纷纷开始从瑞士银行取款。在这之前,他们本来是很放心把钱放在瑞士的,这样一来就又形成了挤兑。之前说过现代银行业,不管年代多久,招牌多大,都是部分准备金。而且准备金率很高,存100块钱只留10块钱,所以只要碰到挤兑就会出现危机。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储户是放在这里的钱大部分又从他的那里又贷出去了,现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够挤兑的。

瑞士这个中立小国在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产业就是银行业。瑞士银行业的两大巨头就是瑞士信贷和瑞士银行,任何两家中的任何一家倒闭都是对瑞士银行业毁灭性的打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也是瑞士这个国家的灭顶之灾。这就又出现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的那种情况,所谓的大而不能倒。于是瑞士政府开始了骚操作,命令另外一家巨头瑞士银行着手收购瑞信。这几乎是唯一的办法,但是瑞士银行并不知道瑞信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财务状况,它接手过来得花多少钱处理烂摊子,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所以它肯定是不愿意接的。但是瑞士政府的态度是必须接盘,所以就瑞士银行就给出了一个十亿美元的超低价。这个价格瑞信又不答应了,好歹以前还是平起平坐的行业龙头,现在就趁人之危,出了个收破烂的价格。这种你不情我不愿的事情,在自由市场经济的状态下,凭借自愿交易的原则,是无论如何也达不成交易的。但是瑞士政府为了给市场提振信心,要求两家公司必须在19号市场重新开盘之前达成协议,以避免市场出现恐慌。为了让瑞士银行提高收购价格,促成瑞信接受条件,这两家行业巨头也都还是私营公司,涉及公司被兼并的这么大的事情,是要经过董事会开会通过的。但是瑞信的救星和大股东之一——沙特主权基金在瑞信中的投资至少都有十几个亿,现在整个公司都只能贱价十亿块钱出售,他肯定是不会同意的。结果瑞士政府就出了一个出了一个文件,同意瑞信在不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下,就直接签收购协议。

同时,瑞士政府给瑞士银行开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同时为了打消他对瑞信不良资产的顾虑,直接将瑞信欠的一笔几十亿的可转换债券,给直接减计为0。也就是说,这些债券的购买人,将得不到任何的补偿。按照通常的金融市场惯例,债权的优先级,是要大于股权的。如果一个企业要破产倒闭清算的话,债权人应该优先获得补偿。而瑞士政府这一步,直接就牺牲了这批债权人。这就有点类似于当年中国对P2P暴雷的处理,许多通过自己搞P2P融资的企业,直接被判了个非法吸公众存款的罪名。然后,大家借钱给P2P企业的,投资人就失去了债权权益,不受任何法律保障。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资本主义,而且还是以金融立国的瑞士发生,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之前中国因为欧盟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打口水仗的新闻报道,市场见诸媒体。但如今看来,其实大家都是,半斤对八两。如果说中国是从计划经济的体制转型成市场经济体的过程还为完成。现在的西方就是从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逐步退化成政府干预下的半计划经济体,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

同时这样的操作,暂时扑灭了迫在眉睫的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但是实际上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大的问题留在了以后,让危机最终还是会爆发,而且破坏力更大。比如这次瑞士两大银行的并购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创造出了一个更加“大而不能倒”的怪兽。而且政府不是万能的,它救不了所有的“大而不能倒”的企业,也解决不了问题,它只是把后果转嫁到那些没有发声权力的群体身上,一旦这样的群体用完,或者觉醒。迎来的就是现行体制的崩溃。



0
0
0.000
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