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的“小区”

Source

自从房地产行业逐渐发达,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林立,我们已经快要忘记这边土地二十年前是怎样的了,我们体验了城市的车水马龙、交通便利,但也不免觉得喧嚣,有时候想要寻求片刻宁静,竟然也要驾车到郊外或公园。

不管人们如何向往大自然,如何吐槽城市的嘈杂与浮躁,城镇化依然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如何的标准之一,赋予城市科学的交通规划以及各种科技加持是城市实力的体现,我们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我们的居住环境都从原来城镇的小街小巷和乡野的独栋院坝转变为电梯公寓,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区”,现在我们打车、收快递什么的都以小区名称作为地址,基本上不太会用门牌号了。

但是可不要小看现在的小区,小规模的商业小区也是好几百户上千人居住,大一些的小区上万人居住,当然还有更夸张的规模,比较出名的就是被称为亚洲第一大楼盘的贵阳花果园小区,常住人口50万,哪怕缩水一半,这个人口体量已经相当于一些小规模区县的人口了。

人多自然事儿多,事儿多自然牵扯的利益就多。在我居住小区的附近的一个小区,就是在本地出了名的“乱七八糟”,这里说的乱七八糟指的是物业与业主之间矛盾深厚,开发商遗留问题堆积颇多,一些业主甚至对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误会颇深。

如果不是因为听到这些“故事”,我是万万想不到一个屁大点的小区能搞出那么多的花样。

话要从几年前成立业委会说起,第一次成立的业委会因为流程上不合法被法院裁定解散,自此就拉开了长达数年的重新成立业委会的序幕,可是经过3次的努力仍然没有成立。

这其间蕴藏着旁人根本看不透的拉扯,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主要症结在于有人偏偏要加入业委会,如果自己因为一些硬性规定无法加入,就一定要搞得谁也不能加入。他们甚至控告物业、开发扰乱选举,举办居委会串通一气。一来二去,这业委会再也没能成立。

就像刚刚所说,只说现象不说谁对说错,因为作为旁人根本不知道其间的利益关系、人际来往以及他们说的那些到底是不是空穴来风,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0
0
0.000
3 comments